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仙境般的画卷,充满超脱尘世的浪漫想象。
开篇"蓬莱宫阙涵清秋"就像用高清镜头拍下一座云雾缭绕的仙宫,秋意浸染着每一处屋檐。一位羽衣飘飘的仙人("羽客")正悠闲地倚着楼栏吹风,这个画面让人联想到我们现代人站在观景台欣赏风景的惬意。
"海天一碧湛杯水"这个比喻特别生动,把浩瀚的蓝天碧海比作一杯清澈的水,瞬间让宏大的景象变得亲切可感。而"尘埃九野分中州"则形成强烈对比,说人间尘世就像被分隔在另一个世界。
第五六句转入更神奇的想象:云中归来的仙人佩玉叮当作响,紫色凤凰在仙果园里栖息。这些意象就像奇幻电影里的特效镜头,充满视听美感。
最后两句像是用望远镜远眺:西边天际泛着青色,原来是王母娘娘的蟠桃还没成熟。这个结尾特别有趣,把神话传说变得像在观察一棵普通果树的生长状态,让仙境也带着人间烟火气。
全诗就像把《山海经》的故事拍成了IMAX大片,既有"航拍"般的广阔视野,又有"特写镜头"般的细节描写。诗人通过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既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又透露出对人间美好的眷恋,让读者在诗中获得既超脱又温暖的阅读体验。
朱高煦
朱高煦(xù)(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