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 其四十八
沉痾诚已久,痼疾实难痊。
四魔恒相娆,六贼竞来牵。
困厄无人救,惟忻大慈怜。
遥悯愚心网,振锡远乘烟。
授兹甘露药,邪见莫能先。
消灾除业累,拔济苦相煎。
恩流振玄教,普利该大千。
自非神咒力,何能益延年(见同书卷七五《杂咒部》。)。
四魔恒相娆,六贼竞来牵。
困厄无人救,惟忻大慈怜。
遥悯愚心网,振锡远乘烟。
授兹甘露药,邪见莫能先。
消灾除业累,拔济苦相煎。
恩流振玄教,普利该大千。
自非神咒力,何能益延年(见同书卷七五《杂咒部》。)。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比喻讲述了一个人长期被身心痛苦折磨的故事,核心是信仰带来的精神救赎。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1. 病人的痛苦写照 前四句像在描述一个重病患者:顽疾久久不愈("沉痾""痼疾"),不断被四种病魔骚扰(佛教说的贪嗔痴等烦恼),又被六种盗贼偷走健康(比喻眼耳鼻舌身意带来的欲望)。这些比喻生动展现了人被欲望和痛苦内外夹击的困境。
2. 绝望中的曙光 中间六句转折写救赎:当世俗方法都失效时,只有佛陀的慈悲("大慈怜")伸出援手。诗中把佛法比作医生,从远方摇动锡杖(僧人法器)驾云而来,开出"甘露药方"(佛法的智慧),专门对治人们固执的错误观念("邪见")。
3. 信仰的力量 最后六句升华主题:佛法不仅能消除当下的苦难("消灾除业累"),其教义("玄教")更能普惠众生。末尾两句点破关键——这种改变命运的力量("神咒力"),本质上是通过精神觉醒获得的新生,比单纯延长寿命更有意义。
全诗用看病吃药的日常经历作比,把抽象的佛法救赎变得具体可感。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绝处逢生的体验:当现代人说"精神内耗"时,古人早已用"六贼竞来牵"这样鲜活的意象,道破了人类永恒的困境与超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