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丹山"的隐居之地,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山中清幽的景致和隐士生活。
开头两句写景:太阳西斜,光线照在重叠的山峦背面;虽然是中午时分,但山间轻霜还未完全消散。这里用"背"字巧妙地写出了阳光斜照的角度,而"轻霜午未乾"则暗示了山中的清冷气候。
中间四句写隐士生活:人们传说晋代著名道士葛洪(号抱朴子)曾在这里隐居。"凿石为鼎"和"烹砂作丹"是道家炼丹的典型场景,石头凿成的丹鼎,砂石炼成的丹药,展现了隐士追求长生不老的修行生活。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虽然这座名山依然存在,但当年炼丹的灶台已经冷却,暗示时光流逝,曾经的隐士早已不在。一个"寒"字既写实又传神,既指灶台的温度,也暗含物是人非的苍凉感。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居图,通过"日色""轻霜""白云""石鼎""丹砂"等意象,营造出清冷脱俗的意境。最后笔锋一转,带出对时光无情的淡淡感伤,让读者在欣赏山景之余,也能感受到一丝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