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湖纪游

春来正三旬,春晴连三日。
好友招我游,郊外收春色。
行行沙池东,遂及南城侧。
古祠肃衣冠,精舍扃云石。
怀古仰高贤,谈禅钦逸客。
池上曲通波,上有名园迹。
颓垣透亭台,水树疏篱隔。
凫渚落猿岩,由来亦陈迹。
言过青旭楼,登城迤东北。
右盼足松林,左顾饶甲宅。
谯楼鹳枝危,琳宫蛟锁涩。
比屋十万家,烟生炊草湿。
幸喜蒙岁穰,时闻歌帝力。
傍城为横涂,国制禁居室。
太平今无事,人家住颇密。
乍见开翠楼,骇瞩满朱橘。
日加霜色鲜,春华看秋实。
得此一快目,不觉城尖仄。
下瞰慈云庵,飞榭压池碧。
旁有数亩田,土膏将发脉。
北下永和门,城外旷阡陌。
遥看蚬子湖,树色尚有无。
前至董家窑,抟埴好型模。
铁线港可望,渔舟放鹈鹕。
歙贾竞漂布,白虹渴饮湖。
傍堑藤稍拂,依村桃树疏。
徘徊瞻野景,迤逦上甃途。
周庐何穰穰,夏屋自渠渠。
吴越船争集,楚蜀货可居。
近市晏婴宅,草元杨子庐。
衣冠旧蝉联,伯仲总龙驹。
风雅流辈伯,罗绮映阶除。
愧我非惊座,对君欲缺壶。
相携大堤上,陂湖何沆漭。
曲水数里通,支塘亦颇广。
闻有锦芙蓉,万片秋塘长。
亦有锦鸳鸯,游戏双来往。
三月春波深,艇子可打桨。
十月嘉鱼肥,鲜鳞起寒网。
此时景未舒,循堤已堪赏。
暂入辟疆园,亭榭亦轩厂。
花逐东风去,石竞寒松爽。
沧海是桑田,何用慨以慷。
且回一饭过,载酒泛瑶河。
小奚聊歌吹,风散水声和。
放棹下经堂,孤烟古树多。
西山澄暮霁,天半郁嵯峨。
回船日欲落,曛红射碧波。
光似玻璃盏,纹如杏子罗。
扬子洲中晚,烟霭蔚蓝拖。
舍舟窑市尾,分袂龙沙阿。
城边挂北斗,搔首一高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郊游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春游的起因
开头说春天来了三十天,连续三天都是晴天。朋友邀请作者去郊外游玩,欣赏春天的景色。这就像现代人周末约朋友去踏青一样,心情轻松愉快。

2. 沿途的风景
作者一路走过沙池、南城,看到古老的祠堂、精致的房舍,还有池塘、名园遗址。虽然有些建筑已经破败,但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痕迹。比如"颓垣透亭台"(残破的墙透出亭台的轮廓),画面感很强。

3. 城市的景象
登上城楼后,作者左右张望:右边是松林,左边是豪宅。城里炊烟袅袅,百姓安居乐业,还能听到歌颂太平的歌声。这里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宁静并存的画面。

4. 田园风光
作者注意到城外的田野、湖泊、渔村。比如看到渔夫放鹈鹕捕鱼,商人漂白布匹,还有稀疏的桃树和藤蔓。这些细节让整个画面生动起来,像一幅水墨画。

5. 商业的繁荣
诗中提到吴越的商船聚集,楚蜀的货物交易,还有各种店铺和豪宅。这说明当地经济发达,市井生活热闹。

6. 水乡的美丽
作者和朋友来到大堤上,看到广阔的湖泊、曲折的水道。他想象秋天这里会有芙蓉盛开、鸳鸯戏水,三月可以划船,十月能捕到肥美的鱼。虽然现在不是最美的季节,但依然令人赏心悦目。

7. 时光的感慨
最后,作者在回程时看到夕阳西下,湖面波光粼粼,像玻璃杯和杏子罗一样美丽。他感叹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又觉得不必过分感伤,不如享受当下的美好。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郊游图,从城市到乡村,从历史遗迹到自然风光,层次丰富。
- 语言朴实自然,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
- 既有对景物的细腻观察,又有对生活的满足和感慨,读来让人感到宁静愉悦。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诗,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平凡日子里的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