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用工部韵和易笏山太守之作

盎然春意暗相催,阳气于兹喜渐来。
理到丝纶方有绪,消将劫火竟无灰。
风霜节见山中木,天地心觇岭上梅。
鸿渚无端歌此际,东人翘首为含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的自然变化和人们的心情,充满希望和生机。

首联写冬至虽冷,但春意已悄悄酝酿,阳气开始回升,让人感到欣喜。就像冬天最冷的时候,其实春天已经在路上,给人一种温暖期待的感觉。

颔联用比喻说明道理:就像整理丝线要有头绪,劫火(灾难)过后也会归于平静。诗人借此表达困境终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

颈联赞美坚韧的品格:山中的树木经历风霜更显气节,岭上的梅花在寒冬绽放,展现天地的生机。这里用自然景物象征人的坚强和希望。

尾联写人们在这个时节欢聚庆祝,举杯期待美好未来。"鸿渚"指水边高地,可能暗指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充满温情和乐观。

全诗通过冬至的自然变化,传递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未来的信心,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读来让人感到温暖和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