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之洞联

侍从具孤忠,涕泣陈词,迄今大统有归,瞑目九原方靡恨;
台衡仍素志,艰贞蒙难,岂料三年未竟,惊心六艺绝微言。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哀悼晚清重臣张之洞的,用现代语言解读如下:

上联说的是张之洞作为臣子的忠诚:
他一生怀着孤忠(无人理解的忠诚),多次流泪向皇帝进谏。现在清朝终于有了确定的继承人(指溥仪登基),他在九泉之下也能闭眼了——因为尽忠的心愿已了,不再有遗憾。

下联讲他的政治理想与遗憾:
"台衡"指宰相之位,他本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却遭遇国家危难(列强侵略、变法失败等)。最痛心的是,他晚年倾注心力的教育改革(创办新式学堂、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才三年就中断了,连他钻研一生的儒家经典(六艺)都没能完成传承。

全联的动人之处在于:
1. 用"涕泣""惊心"等词,让读者看到一位老臣的赤诚与无奈
2. 通过"三年未竟"的细节,突出改革者的历史悲剧
3. "瞑目九原"的想象,让忠臣形象更立体——他死后仍牵挂国事

就像现代人悼念一位鞠躬尽瘁的老领导:既敬佩他拼尽全力的付出,又惋惜他很多理想没能实现。这种"未完成的遗憾",正是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