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塘馆喜晴拟回玉阳书院祀白沙先生

闻道青山耻据梧,巾车又到小蓬壶。岩花宿雨红含态,水鸟新晴绿唤雏。

本为登山持蜡屐,更盟观海泛棠舻。春风两袖蒲三尺,归对先生契我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山水美景,以及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机与活力。

首联"闻道青山耻据梧,巾车又到小蓬壶":诗人听说青山以占据梧桐为耻(暗喻高洁),便乘着轻便小车来到这处如仙境般的地方("小蓬壶"指代风景优美之地)。这里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的高洁品格,也暗示诗人追求高尚情操。

颔联"岩花宿雨红含态,水鸟新晴绿唤雏":雨后岩石上的花朵带着水珠更显娇艳,水鸟在初晴的绿荫中呼唤幼雏。这两句用"红含态"、"绿唤雏"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鲜活灵动,色彩明丽,充满生命力。

颈联"本为登山持蜡屐,更盟观海泛棠舻":诗人原本穿着防滑的木屐来登山,现在更想乘着画舫去观海。这里通过登山与观海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对自然的热爱。

尾联"春风两袖蒲三尺,归对先生契我无":诗人迎着春风归来("两袖"暗指清廉),带着三尺蒲席(古代隐士常用坐具),想问问先贤白沙先生是否认同自己的追求。这里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也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雨后山水的清新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先贤的敬仰。诗中"红含态"、"绿唤雏"等描写生动传神,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最后以问句作结,既含蓄又意味深长,引发读者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