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心禅人

寂寂古山根,閒房竹半分。野禽听佛偈,香草入禅薰。

白露滴孤壁,悲风生破坟。昨来经世业,应已付浮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深山禅院景象,通过五个层次展现了禅意与人生的思考:

1. 静谧的修行环境
开篇用"寂寂古山根"勾勒出深山古寺的幽静,竹子掩映的禅房("閒房竹半分")暗示修行者与自然和谐共处。这里没有豪华庙宇,只有最朴素的修行空间。

2. 自然的禅意课堂
诗人观察到野禽仿佛在聆听佛经("野禽听佛偈"),香草的气息融入禅修氛围("香草入禅薰")。这些自然元素都成了修行的参与者,展现万物有灵的禅意。

3. 时光的沧桑印记
"白露滴孤壁"用清晨露珠衬托石壁的孤寂,"悲风生破坟"则通过残破古坟的萧瑟,暗示时光流逝的永恒主题。这两句形成冷暖对比,营造出深邃的意境。

4. 人生的顿悟时刻
结尾笔锋一转,诗人突然醒悟:过往的世俗追求("经世业")不过如浮云般虚幻。这个转折点出全诗主旨——在静观自然中获得超脱。

全诗妙在通过"听佛偈的野禽"、"带禅香的草木"等拟人化描写,让深山景物都充满灵性。最后用"浮云"比喻功名利禄的虚无,与开篇的实景描写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传递出"放下执念,回归本真"的禅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