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秋天独居时的孤独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读起来就像听一位普通人在倾诉心事。
开头两句说正值秋天,一个人待着更觉得日子难熬。这里用"愁辛"二字,直接点出心情的苦涩。接着写周围环境:屋里空荡荡的,外面杂草丛生,连邻居家都显得荒凉。这种景象衬托出内心的寂寞。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关起门来头发都愁白了,忍不住回想年轻时光。岁月不等人,老朋友也都各奔东西了。这里"闭门生白发"特别形象,让人仿佛看见一个孤独的人整天闷在家里,连头发都愁白了。
最后四句是无奈的感叹:想飞黄腾达却没机会,性格太直率也没人亲近。只能借酒消愁,安慰自己说穷困潦倒也是命。结尾的"举酒聊自劝"尤其让人心酸,就像现代人说的"一个人喝闷酒"。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它写出了普通人都会有的感受:孤独、对青春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词藻,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把这种秋日的愁绪写得特别真实动人。读完后,我们似乎能看见一个失意的中年人,在萧瑟的秋日里独饮的画面。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