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从峨眉山返回眉州时,写给一位名叫陈蒙山的长辈的酬答之作。全诗通过登山感悟,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思。
前四句写登山体验:作者虽然登上名山,却遗憾未能像仙人那样乘风飞行。春日偶然独自登山后,突然觉得人间(阎浮)的一切都变得不可依靠——这里暗含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五六句是诗眼:当站在高处俯瞰大地时,发现世间万物都是虚幻表象(佛教所谓"非相");而当抵达高空(寥天)时,反而能看到指引心灵的明灯。这两个充满禅意的比喻,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透"的人生智慧。
最后两句转向问候:作者用玩笑的口吻问住在浣花溪边的陈老先生,什么时候能像自己登山这样,一起实现精神上的飞跃(鶱腾)。这里的"鶱腾"既指实际登山,也暗喻思想境界的提升。
全诗妙在将登山过程转化为精神成长的隐喻:从遗憾不能御风,到领悟高空见灯,最后邀请友人共同追求心灵超越。这种把日常经历升华为哲理思考的写法,既亲切又深刻,让读者在山水意境中感受到挣脱世俗束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