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泯泯草木春。
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
英雄未死心为碎,父老相逢鼻欲辛。
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无锡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思。

开头两句用"金山""锡水"勾勒无锡的景色,细雨中的金山若隐若现,春日的锡水草木茂盛,看似平静的描写其实暗含动荡——"波涛雨"暗示时局不稳,"草木春"反衬人事已非。

中间四句转入回忆与感慨。二十年前走过的路,如今在三千里外漂泊,强烈的时空对比凸显人生巨变。"英雄未死心先碎"写壮志未酬的痛心,"父老相逢鼻欲辛"写重逢时的辛酸,这两句生动展现了乱世中普通人的无奈与悲怆。

结尾借"程婴救赵"的典故,将个人遭遇与历史忠义相连。夜读史书时一次次落泪,既是对古人忠义的感佩,也是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惆怅。全诗没有直接说教,但通过个人真切的旅途感受、与父老的重逢场景、深夜读史的细节,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家国之忧。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