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丁巳中秋感旧
银汉无声,澹云笼月,汀烟落木萧萧。
怅西风万里,江上停桡。
玉砌雕阑何处,霓裳曲、凤管鸾箫。
休重问,伤心往事,都付寒潮。
河桥。
当年惜别,翠雁湿啼痕,敛衽魂销。
感新愁磊磈,有酒难浇。
行径红兰香歇,低颦念、暮暮朝朝。
银屏悄,定应晚妆,宫黛慵描。
怅西风万里,江上停桡。
玉砌雕阑何处,霓裳曲、凤管鸾箫。
休重问,伤心往事,都付寒潮。
河桥。
当年惜别,翠雁湿啼痕,敛衽魂销。
感新愁磊磈,有酒难浇。
行径红兰香歇,低颦念、暮暮朝朝。
银屏悄,定应晚妆,宫黛慵描。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中秋夜触景生情,回忆往事的愁绪。我们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
1. 环境烘托
开篇用"银河寂静、淡云遮月、江边落叶"营造出清冷孤寂的中秋夜景。西风停驻江面的画面,暗示作者也像被风吹停的小船一样,陷入回忆无法前行。
2. 往事闪回
"玉砌雕栏"突然切换到记忆中繁华的宫殿场景,有霓裳羽衣曲和笙箫合奏的热闹。但马上用"别问了"打断回忆,说这些伤心事都像寒潮里的浪花,终会消失。这种欲言又止的写法更显痛苦。
3. 离别特写
记得桥边分别时,对方翠色衣衫被泪水打湿,行礼时连灵魂都像被抽走。这里用"雁湿啼痕"的比喻很巧妙,既说衣服颜色如翠鸟,又暗示泪痕如鸟羽上的水珠。
4. 愁绪具象化
新愁像堆积的乱石,连酒都冲不淡。走过曾经芬芳的兰花小径,如今花香消散,只能低头数着朝朝暮暮。最后想象对方此刻也懒画眉妆,通过两地镜像的描写,把思念写得真实可感。
全词就像月光下的记忆碎片:江面波光、宫廷乐曲、桥边泪眼、凋谢兰花...这些画面在"西风-寒潮-泪湿-香歇"的冷色调中串联,最终落在"相对无言的梳妆镜"这个日常场景上,让汹涌的情感归于沉寂,反而更显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