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引 其一 春夜同紫帆,用玉田韵
微波月地,水样流年,浸来都湿。觅影偏逢,凉魂步入花路白。
啼鹃泪尽东风,感离红家国。今夜星前,恨天有个人立。
拾片梨云,算不许玉香遗逸。瞒鹦浅坐,怎被暗愁知得。
千古春怜才子,只沉香亭北。小小山楼,让侬来领空色。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春夜里的感伤画面,充满了对逝去时光和故国的思念。
上片写景:
夜晚的月光像水波一样流淌,让人感觉时间也像水一样浸湿了一切。词人寻找往事的影子,却只看到月光下苍白的花径。杜鹃鸟在春风中啼血,仿佛在为逝去的故国流泪。仰望星空,只能孤独地站在这里怨恨命运。
下片抒情:
捡起一片梨花,想留住春天的美好,却留不住花香。本想悄悄坐着瞒过忧愁,可心事还是被看穿。自古以来,春天总是偏爱才子,就像当年唐玄宗在沉香亭赏花一样。如今在这小小的山楼里,就让我独自感受这空灵的春色吧。
全词用月光、梨花、杜鹃等意象,营造出凄美朦胧的意境。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暗含对故国的思念。最后"空色"二字,既指春夜的景色,也暗指人生的虚幻,余韵悠长。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