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六
二士出吴下,诸生有杨王。
相从寂寞滨,无乃计未良。
纵横三千字,坐可致玉堂。
词章乃糠秕,不直粟一囊。
我愧非子云,文书昧偏旁。
穷居似韩子,草树亦荒凉。
时能出佳句,慰我秋夜长(自注:属王、杨二贡士。)。
相从寂寞滨,无乃计未良。
纵横三千字,坐可致玉堂。
词章乃糠秕,不直粟一囊。
我愧非子云,文书昧偏旁。
穷居似韩子,草树亦荒凉。
时能出佳句,慰我秋夜长(自注:属王、杨二贡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夜写给朋友们的感怀之作,特别提到了两位姓王和杨的读书人。全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读书人的困境与坚持。
诗的开头说两位才子(王、杨)来自江南一带,都是优秀的读书人。但他们现在却过着清贫的生活,可能是人生规划还不够完善。这里透露出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中间部分提到:他们虽然能写出精彩文章("纵横三千字"),靠这个本事本可以当官("致玉堂"指做官),但现实是这些文采就像谷壳一样不值钱,还不如一袋粮食实在。这里用对比手法,尖锐地指出了文人处境艰难。
接着诗人谦虚地说自己比不上汉代大学者扬雄(子云),连文字都认不全;生活困顿得像唐代韩愈当年那样,住处周围草木荒凉。这些自嘲其实反映了读书人共同的窘境。
最后笔锋一转,说好在朋友们时常能写出好诗句,在漫漫长夜中给自己带来慰藉。这个结尾温暖有力,说明尽管现实艰难,但文人间的精神交流仍是最大的安慰。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既真实展现了古代读书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辛酸,又彰显了他们对文学价值的坚守。诗人用自嘲的口吻说"文章不值钱",但整首诗本身就是对这种观点的最好反驳——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穿越时空,至今仍能打动我们。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