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山容洗眼青,江光照肌白。
翻枝鹊查查,抱叶蝉啧啧。
蒹葭摇风声,梧桐淡秋色。
草木了无能,阴阳互相激。
人于大化中,真成逆⑴旅客。
藏舟夜半移,不假贲育力。
尘网罩八纮,贪夫受罗织。
蹇予丘壑姿,一室颇安适。
荒寻纵奇怀,清诡吊尘迹。
风摇泛海槎,雨涩登山屐。
世远事荒唐,天高兴寥阒。
渺渺孤征鸿,一举振六翮。
此意人莫知,独啸岩扉寂。
翻枝鹊查查,抱叶蝉啧啧。
蒹葭摇风声,梧桐淡秋色。
草木了无能,阴阳互相激。
人于大化中,真成逆⑴旅客。
藏舟夜半移,不假贲育力。
尘网罩八纮,贪夫受罗织。
蹇予丘壑姿,一室颇安适。
荒寻纵奇怀,清诡吊尘迹。
风摇泛海槎,雨涩登山屐。
世远事荒唐,天高兴寥阒。
渺渺孤征鸿,一举振六翮。
此意人莫知,独啸岩扉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生动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境。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自然画卷(前八句)
诗人用鲜活的色彩和声音勾勒秋景:雨后青山像被洗过一样青翠("山容洗眼青"),江水反射的白光映照肌肤("江光照肌白")。鹊鸟在枝头喳喳叫("翻枝鹊查查"),蝉虫抱着树叶吱吱鸣("抱叶蝉啧啧")。蒹葭随风沙沙响,梧桐叶让秋色更显素淡。这些草木看似没有特别能力("草木了无能"),却通过自然规律(阴阳交替)展现生机。
2. 人生感悟(中间八句)
诗人感叹人在宇宙中就像匆匆过客("逆旅客"),用"夜半移舟"的典故说明事物变化不受人力控制。世界像一张大网困住贪婪之人,而诗人自比适合隐居的性格("丘壑姿"),在小屋里自得其乐。他追寻奇景、探访古迹,像乘着木筏漂海、穿着木屐登山般自在。
3. 孤高情怀(最后六句)
诗人觉得现实世界荒诞遥远,而秋高气爽的天空辽阔寂静。他将自己比作孤独飞翔的鸿雁("渺渺孤征鸿"),展开强健的翅膀("一举振六翮")。这种心境无人理解,只能在寂静山岩前独自长啸,与开篇的自然景象形成呼应。
全诗妙在:
- 视听结合:青白色彩与鹊蝉鸣叫构成4D立体秋景
- 哲理自然融合:通过草木生长暗喻人生规律
- 对比手法:喧嚣自然VS宁静心境,世俗罗网VS隐逸自由
- 意象选择:鸿雁、扁舟、木屐等物象巧妙承载隐逸情怀
诗人通过赞美自然界的自在状态,反衬人世间的束缚,最终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这种"身在红尘,心向自然"的矛盾心理,至今仍能引发现代人的共鸣。
余观复
余观复,字中行,旴江(今江西南城)人。与吴汝一(伯成)有唱和。《南宋六十家小集》收有《北窗诗稿》。事见《北窗诗稿》小传。今录诗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