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悲
秋风悲,秋风悲,秋风悲兮落叶飞。
豪家不识秋风悲,杯酒暖热儿女嬉。
秋风悲,秋风悲,秋风悲兮陇穗萎。
田舍不识秋风悲,腰镰收刈鸡豚肥。
秋风悲,秋风悲,秋风悲兮塞角吹。
戍人不识秋风悲,只愿封侯不顾死,枣红十载忘归期。
秋风悲,秋风悲,秋风最可悲兮。
江流滔滔,禾黍离离,为此悲者其知谁。
豪家不识秋风悲,杯酒暖热儿女嬉。
秋风悲,秋风悲,秋风悲兮陇穗萎。
田舍不识秋风悲,腰镰收刈鸡豚肥。
秋风悲,秋风悲,秋风悲兮塞角吹。
戍人不识秋风悲,只愿封侯不顾死,枣红十载忘归期。
秋风悲,秋风悲,秋风最可悲兮。
江流滔滔,禾黍离离,为此悲者其知谁。
现代解析
这首《秋风悲》通过反复咏叹“秋风悲”,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不同阶层人们对秋风的漠视,最终引出作者深沉的悲悯之情。
全诗可分为四个画面:
1. 豪门贵族在温暖的酒宴中嬉戏,根本感受不到秋风的悲凉
2. 农家忙着收割庄稼、喂养家畜,也无暇体会秋意
3. 戍边将士只想着立功封侯,十年不归,早已麻木
4. 最后镜头拉远,只见江水奔流、庄稼凋零,却无人为这萧瑟景象真正感到悲哀
最打动人的是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秋风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人世间的凄凉。诗人看到:
- 富人沉溺享乐
- 农民忙于生计
- 军人追逐功名
所有人都被各自的生活裹挟,对天地间的悲凉视而不见。
最后两句尤为震撼,像电影镜头般从具体人物切换到广阔天地:滔滔江水和离离禾黍构成的苍茫景象,与“无人懂得这份悲伤”形成强烈对比,让读者突然意识到——原来诗人是在为整个世界的麻木不仁而悲痛。
徐集孙
徐集孙,字义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时尝在临安作过小官(《休日招李山房杜北山访渭滨秋浦于孤山》“不枉微官客日边”),退居后名其居室为竹所。有《竹所吟稿》。事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徐集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