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孔叟

孔叟侠者今白头,横戈曾事当阳侯⑴。
十年困顿蠮螉塞,五月不脱羔羊裘。
征南幕府久零落,犹复雄名动寥廓。
绝域魂销白雁书,沙场力尽斑丝槊。
击衣不得心自哀,置铅无成目空矐(自注:甲申冬,欲刺李自成不克。)。
可怜丧乱识凫毛,敢道精诚生马角。
万里苍茫故国悲,侧身天地何时归?
乡梦已迷三楚道,蛮烟休望九疑开。
此日相逢把君手,倚仗班荆抚西缶。
感旧应怜鬓上霜,悲歌且酌尊中酒。
入关萧永正漂零,思赵廉公已衰朽。
半酣起舞何慨慷,俯眉敛迹空摧藏。
丈夫失意会如此,君今那必哀穷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孔叟的老英雄的故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的悲壮写照。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看:

1. 老英雄的辉煌与落魄(前八句)
写孔叟年轻时是跟着当阳侯打仗的猛将(横戈曾事当阳侯),现在却白发苍苍。五月天还穿着破羊皮袄(五月不脱羔羊裘),在边塞苦熬十年。虽然现在幕府旧部都散了,但他的威名还在军中流传。

2. 刺杀失败的遗憾(中间八句)
特别提到1644年冬天刺杀李自成失败的事(自注部分),像荆轲刺秦王的衣服没刺中(击衣不得),像豫让报仇没成功(置铅无成)。在乱世中他像野鸭羽毛一样微不足道(识凫毛),却还怀着精诚之心想创造奇迹(生马角用典故指不可能的事)。

3. 老友重逢的感慨(后八句)
两个失意老友相遇(此日相逢把君手),喝酒回忆往事。半醉时跳舞抒怀(半酣起舞),最后互相安慰:大丈夫失意很正常(丈夫失意会如此),别为流落荒野太难过(那必哀穷荒)。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是:
- 用"五月穿羊裘""醉后跳舞"这些生活细节,让老英雄的形象特别真实
- 把个人命运(刺杀失败)和国家兴亡(明朝灭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 最后看似豁达的安慰(失意很正常),反而更让人心酸

就像我们看到抗战老兵晚景凄凉的新闻,既敬佩他们当年的英勇,又为英雄暮年感到心酸。诗中"万里苍茫故国悲"的沧桑感,和现在海外老华侨"故国不堪回首"的心情是相通的。

吴兆骞

(1631—1684)清江南吴江人,字汉槎。吴兆宽弟。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居二十三年。友人顾贞观求明珠子纳兰性德为之缓颊,旧日文友宋德宜、徐乾学集资纳赎,始得放归,又三年而卒。有《秋笳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