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竹子的风姿与品格。
前两句描写竹子的外形之美:"凤尾森森"形容竹叶像凤凰尾巴一样茂密舒展,"玳文滴沥"说竹竿上的纹路比玳瑁的花纹还要精致,连画家都难以描绘。这里用凤凰、玳瑁这些珍贵事物作比,突出竹子的高雅气质。
后两句转而赞美竹子的内在品格:"虚心"既指竹竿中空的特点,也暗喻谦虚的品德;"不贮相思恨"说竹子不像其他植物那样寄托人间愁绪,而是保持超脱的姿态;"作风流向绮疏"描绘竹影在雕花窗格间摇曳的优雅景象,展现其自然洒脱的风度。
全诗通过外形与品格的对照,塑造出竹子既美丽又高洁的形象。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从生动的画面中自然感受到:做人应当像竹子一样,既有外在的风采,又保持内心的澄明与豁达。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所在。
方士繇
(1148—1199)宋兴化军莆田人,徙居崇安,字伯谟,一字伯休,号远庵。方丰之子。从朱熹游。以讲学授徒为业,尤精于《易》。有《远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