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生活画面,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淡泊心态。
首句“门巷深深过客稀”描绘了一个偏僻、清幽的环境。这里“门巷深深”意味着道路曲折、环境幽静,再加上“过客稀”则进一步强调了这里人迹罕至,更显其宁静。这样的地方,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让人感到轻松自在。
次句“杖藜闲坐钓鱼矶”则具体刻画了诗人在此环境中的活动。诗人拄着藜杖,在钓鱼石旁闲坐。这里“杖藜”象征着诗人年老体衰、闲适自得的状态;“闲坐钓鱼”则是诗人安逸自得生活的象征。钓鱼矶是一个日常而又平凡的场景,但在这里却透露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醉来一枕华胥梦”通过诗人自述“醉来”之后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超脱与洒脱。华胥梦是指美好的梦乡,诗人通过“一枕华胥梦”表达了自己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感到心满意足的状态,仿佛已沉入了一个美好的梦境。这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情感的释放,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俗争斗的超然态度。
最后一句“肯校人间是与非”则是对前句梦境的进一步延伸。诗人表示,自己不愿将梦境中的美好与现实世界中的是非比较。这里“肯校”意为是否愿意比较,诗人认为现实中的名利纷争与梦境中的宁静美好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利的否定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安逸自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林迪
兴化军莆田人,字吉夫。哲宗绍圣元年进士。为福州左司理,差知龙溪县,平易近民,有循吏风,县人诸台府请留之,因任九年。蔡京尝欲与之交,为所拒,操行甚为乡人所推重。著有诗文百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