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古体二首 其二
圣道缺已久,文不充其资。
自从夏殷来,因革当从谁?
中更鸣鸟闻,载叹德之衰。
寥寥大师乐,复得存那猗。
大音苟有托,不必稽其辞。
设有盈樽酒,日夕斟酌之。
乐杯当在手,自今不复疑。
胡为不复疑,贤者当明知。
自从夏殷来,因革当从谁?
中更鸣鸟闻,载叹德之衰。
寥寥大师乐,复得存那猗。
大音苟有托,不必稽其辞。
设有盈樽酒,日夕斟酌之。
乐杯当在手,自今不复疑。
胡为不复疑,贤者当明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衰落的忧虑,同时提出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全诗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
前半部分(前八句)是作者的感慨: 1. 作者感叹正统的圣贤之道已经缺失很久了,现在的文章都缺乏真正的内涵。 2. 从夏商周以来,礼乐制度不断变革,但该遵循谁的标准呢? 3. 听到凤凰的鸣叫(象征祥瑞),反而更让人感叹道德的衰落。 4. 古代大师的雅乐几乎失传,只留下些残章断句。
后半部分(后八句)是作者的处世哲学: 1. 只要美好的音乐(比喻真理)有人传承,不必拘泥于具体的词句形式。 2. 就像面前有美酒,就应该每天细细品味。 3. 既然酒杯已在手,从今往后不必再犹豫迟疑。 4. 为什么不再怀疑?因为真正的贤者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美酒"比喻传统文化精髓,说明要取其精华而非形式 - 提出"活在当下"的智慧:既然真理在手(杯中酒),就该好好把握 - 最后两句的设问很有力,暗示真理需要用心体会而非争论
作者在感叹文化衰落的同时,给出了积极的解决方案:抓住本质,活在当下,这使诗歌既有深度又不失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