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情

幽人惜春暮,潭上折芳草。佳期何时还,欲寄千里道。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描绘了一个人在暮春时分的细腻情感。

开头"幽人惜春暮"就像我们现代人拍下一张落花的照片发朋友圈,那个独自站在潭边的人,正惋惜着春天即将离去。"潭上折芳草"这个动作特别生动——他弯腰采下一把野花野草,就像我们忍不住想留住美好事物的本能反应。

后两句突然把画面拉远:"佳期何时还"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期待,想着下次相聚是什么时候;"欲寄千里道"则像现代人写好一条长长的微信却迟迟没点发送,那份思念跨越千里却不知如何传递的纠结,古今相通。

整首诗妙在把"时间流逝的感伤"和"远方思念的惆怅"糅在一起。潭边野草、千里路途这些简单意象,组合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不舍,以及对远方之人的牵挂。读起来像春天的风,轻轻柔柔却带着说不清的愁绪。

李收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玄宗天宝三载(744)前任右武卫录事。天宝中历仕司勋郎中、考功郎中。宝应、广德间任兵部郎中,封赞皇县开国男。永泰初授谏议大夫,仕终给事中。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常衮《授李收谏议大夫制》。与楼颖有交往。芮挺章选其诗2首入《国秀集》,署名李牧,《全唐诗》存此诗2首,改署李收,下注“一作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