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应天寺

何事诗家称翦裁,跨虚相继有楼台。
水涵春碧雨初霁,山露晓青云半开。
宝塔礼终僧室静,粉墙题罢使车回。
此时欲结香莲社,只为陶潜醉不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寺院景象,充满宁静悠远的意境。

开头两句用"剪裁"比喻诗人构思诗句的过程,说诗人像建造空中楼阁一样精心雕琢诗句。这里用建筑比喻写诗,形象生动。

中间四句是整首诗最美的地方:雨后初晴,水面倒映着春天的碧绿,山间云雾半开半掩,露出清晨的天空。宝塔前做完佛事的僧人回到静室,诗人在粉墙上题完诗,官员的车马也离开了。这些画面由远及近,从自然景色写到人文活动,层次分明。

最后两句用了个有趣的典故:诗人想组织一个文人雅集(香莲社),但像陶渊明这样爱喝酒的隐士肯定不会来。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带着几分幽默调侃。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把雨后的寺院景色写得宁静淡远,同时透露出诗人超脱世俗、向往隐逸的心境。最妙的是最后两句,在庄重的佛寺场景中突然插入一个轻松幽默的结尾,让人会心一笑。

王昌符

王昌符,仁宗天圣八年(一○三○)曾以太常寺丞知龙溪县。事见明嘉靖《龙溪县志》卷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