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瞽师吴炯中

君不见文成将军叶五声,京房易学穷三星。
管公器识薄何邓,苍生已信误宁馨。
我生半生江海上,河图星史多招访。
十年归濯三谷流,思得异人歌远游。
五峰吴子好才气,远来谈天折经纬。
黄钟律历森玉衡,紫微天元发金记。
生死之门三十六,子盍居之迹仙躅。
帝恐泄道陨厥身,可怜双瞳如灭烛。
文成京房非至人,子今内养充阳神。
河海形胜瞭衷曲,尧舜之主巢由宾。
小儒行藏安足云,大圣厄宋穷蔡陈。
当时天地快一掷,金盘采夺万人勋。
功成治定颍川水,尚友赤松携列子。
垂天铩云冥漠间,子能相从海上山。
若遇少年天日表,高歌此曲豁心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盲人乐师吴炯中的故事,用对比和想象的手法赞美了他的才华与境界。

开头用历史名人做对比:文成将军(李广)箭术高超,京房精通易经占星,管公(管仲)才能出众,但诗人认为这些人都比不上吴炯中。这里用"误宁馨"(耽误了真正的人才)暗示世俗眼光有偏差。

中间部分描写吴炯中的过人之处: 1. 他虽然失明,但精通音律(黄钟律历)、天文(紫微天元),能推算命运(生死三十六门)。 2. 诗人用神话色彩说"帝恐泄道陨厥身",暗示他的才华太惊人,连上天都忌惮,所以让他失明。 3. 但失明反而让他专注内心修养(内养阳神),比那些历史名人境界更高。

后段展现诗人的感慨: - 普通人(小儒)的得失不值一提,圣人也难免遭遇困境(孔子曾被困在宋蔡陈三国之间)。 - 诗人向往功成身退的生活(颍川水、赤松子传说),邀请吴炯中一同隐居海上仙山。 - 最后说如果遇到英明的君主,要高歌这首曲子来表达豁达心境。

全诗亮点: 1. 用"双瞳如灭烛"形容失明很形象,但强调内心光芒更耀眼。 2. 把音乐、天文、命运等元素融合,塑造出神秘又崇高的盲人艺术家形象。 3. 结尾的"海上山""天日表"充满浪漫想象,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本质上是在说:真正的天才可能不被世俗理解(失明象征),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比常人更辽阔。诗人既敬佩吴炯中的才华,也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