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沿东平河旅行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前两句写乘船顺流而下的快意。"疾似梭"的比喻让人感受到小船轻快划过水面的动态画面,同时暗示时光飞逝的意味。
中间四句是旅途中的观察与联想。诗人看到这片土地,想起古代须句国的历史风云,又联想到刘豫在此建立的短命政权,感叹历史兴衰无常。接着笔锋一转,写细雨带来清凉,两岸不知名的青山默默后退,用"濛濛""淡淡"两个叠词,营造出朦胧淡雅的意境。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说自己虽然年老,但遇到美景仍忍不住放声高歌,表现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行旅感"既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也有对自然之美的感动,更有老当益壮的豪情。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将历史沉思、自然描写和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特别是"雨能消暑""山不知名"等句,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最真切的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清凉与闲适。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