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生行送方尔止还金陵

方生弱冠来造余,手持尺素钟阳书。
曲江忆念看花候,东观誇张视草馀。
七年戎马躏齐鲁,大夫死绥士死鼓。
孺人爱妾胥国殇,碧血清流照终古。
诵君历下诗惨悽,阴风怪雨生尺蹄。
铺陈杜老诗中史,曲折睢阳传后题。
因之遍览馀篇什,采掇元家箧中集。
赠策每嗤天帝醉,移盘欲共仙人泣。
方生怜我赏其诗,越人山木心自知。
一别伤魂循鬓发,重来执手看须眉。
衰老残躯存两臂,两耳双聋苦填珥。
仲车笑人但耸听,子瞻代口空画字。
年来倾耳辄沾巾,无耳何辞作废人。
鹆歌鲁国谁来往,鹤语尧年自苦辛。
山窗历历古祠墓,日夕看君登几度。
稚孙黄犊健追陪,老我香羊倦迟莫。
聚首茫茫尘劫前,我髭君腹两皤然。
共嗟梵志还家日,却笑彭公观井年。
哺雏轩头挂弧矢,白鹤灵芝神告尔。
即看抱送慰商瞿,何妨富贵誇翁子。
歌罢将雏赋远游,削成如案览青丘。
来马重看日出处,呼鹰直尽海东头。
我有羊城荔枝酒,故人岭表来称寿。
瓶眉聊可谢世人,缸面袛应饮好友。
经年封固为君开,莫惜临岐尽一杯。
冯君鉴我区区意,却寄青州从事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吴伟业写给好友方尔止的送别之作,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对时局的感慨以及人生沧桑的体悟。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来理解:

1. 初识与才华欣赏
开头回忆方尔止年轻时(弱冠)带着书信来拜访,两人因共同的文学爱好(如杜甫的诗、历史典故)成为知音。诗人特别提到方尔止在战乱中("七年戎马"指清初动荡)写的悲壮诗篇,像"阴风怪雨"般震撼人心,说明他的诗不仅有文采,更记录了时代的苦难。

2. 患难见真情
中间部分写两人在乱世中的深厚友谊。诗人说自己年老体衰(耳聋、行动不便),但方尔止始终不离不弃,重逢时"执手看须眉"的细节尤为动人。他们像"越人山木"(典故:樵夫与隐士的知音之交)一样心灵相通,即使分别也互相牵挂。

3. 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人用"梵志还家"(僧人返乡物是人非)、"彭公观井"(长寿者看尽沧桑)等典故,感叹时光飞逝,两人都已白发苍苍("我髭君腹两皤然")。但诗中又穿插了温馨画面:方尔止的孙子像小黄牛般活泼,冲淡了悲凉,展现生活希望。

4. 以酒饯别的深情
结尾诗人拿出珍藏的"羊城荔枝酒"为友人饯行,说这酒"只应饮好友",并幽默地说喝完后记得回寄好酒("青州从事"指美酒)。这种洒脱的告别,既有不舍,又充满对未来的祝福。

全诗亮点
- 用战乱背景("碧血清流")和衰老病痛("两耳双聋")反衬友情的珍贵。
- 典故用得自然,比如"鹆歌鲁国""鹤语尧年"暗喻时局艰难,但不懂典故也能从字面感受苍凉。
- 语言既有"铺陈杜老诗中史"的厚重,也有"稚孙黄犊健追陪"的鲜活,刚柔并济。

核心情感
这是一首"男人间的告别诗",没有痛哭流涕,而是通过共同经历、互相调侃(比如笑对方肚子发福)、分享美酒来表达"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深沉情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