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跨越西域的征战,展现出胜利者的豪迈与边疆的复杂局面。
前两句"曾倾西海荡流沙,撒马花儿尽一家"用壮阔的意象描写军队横扫西域的场面。"西海"和"流沙"指代遥远荒凉的西域地区,"撒马花儿"可能是当地特色植物,说它们"尽一家"暗示这些异域风物如今都归入统一版图。这里用自然景物来象征军事征服的成果,显得气势磅礴又不失诗意。
后两句"偏是旄牛青徼地,却烦两度拜轻车"笔锋一转,点出在青藏高原("旄牛青徼地"指代藏区)这个特殊区域,朝廷却需要两次派遣使者("轻车"指使者的车驾)去招抚。这里透露出边疆治理的复杂性——有些地区即便武力征服后,仍需要反复安抚怀柔。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前段写势如破竹的军事胜利,后段写需要耐心经营的政治招抚,生动展现了古代中国经营西域的多重面貌。诗中"西海""撒马花儿""旄牛"等富有异域色彩的词汇,既增强了画面感,也突出了边疆特色。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