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

藤床布被冷如冰,箫鼓通宵睡不能。
往事萧条惭薄宦,老年辛苦愧高僧。
窗虚月色双蓬鬓,夜半鸡声一瓦灯。
扶杖起来天欲曙,东方隐隐日初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失眠老人深夜独处的场景,通过朴实的生活画面传递出复杂的人生感慨。

诗中的老人躺在藤条床上,粗布被子冷得像冰一样。外面传来整夜的箫鼓声,让他无法入睡。这里用"冷如冰"不仅是写实,也暗示着老人内心的孤寂。喧嚣的乐声与老人的失眠形成对比,更显出他的孤独。

中间四句是老人的内心独白:他回忆自己仕途不顺,到老也只是个小官,为此感到惭愧;又想到自己虽已年老却还要辛苦谋生,连清修的和尚都不如。月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花白的双鬓上,半夜鸡鸣时分,只有一盏瓦灯陪伴。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老人贫困潦倒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写老人拄着拐杖起身时,东方已现曙光。这个结尾很有深意:虽然整夜未眠充满愁苦,但新的一天依然会到来。日出的描写给全诗带来一丝希望,暗示生命总在继续。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最平常的生活场景——失眠的夜晚,通过老人所见所感,自然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细节都真实动人,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老年生活的艰辛与坚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