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题四首 其三

金堤旧溃高家堰,复道今年盛昔年。
自古尘沙同浩劫,斯民涂炭岂前缘。
沈江欲祷王尊璧,击楫谁挥祖逖鞭。
大厦正须梁栋拄,先生何事赋归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洪水灾害的惨状,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呼唤。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写洪水:过去高家堰堤坝曾决堤,今年的灾情比往年更严重。"金堤"指坚固的堤坝,"复道"指洪水泛滥的道路,凸显灾情之重。

中间四句抒发感慨:自古以来天灾人祸不断,百姓受苦难道是命中注定吗?这里用"尘沙"比喻灾难,"涂炭"形容民生疾苦。接着用两个典故:汉代王尊为治水投璧祭河,东晋祖逖北伐时击楫明志,表达需要英雄救世的期盼。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国家正值危难需要栋梁之才("大厦"比喻国家),您("先生")为何要辞官归隐呢?这是对有能力者逃避责任的质问,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通过洪水灾害切入,由自然灾难联想到国家危机,在悲悯百姓的同时,更呼唤有担当的英雄人物挺身而出。诗中历史典故的运用,让简单的灾情描写有了更深刻的历史厚重感。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