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六十一

先师会里呈真处,临济堂前吃菜时。
连此三回露拴索,咄这缘台盘乞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修行者在求道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用日常小事比喻深刻的修行道理。

第一句"先师会里呈真处"说的是刚开始修行时,在师父面前努力表现自己悟到的道理,就像小学生想在老师面前证明自己学会了知识。

第二句"临济堂前吃菜时"讲的是修行一段时间后,看似平常地生活(比如吃饭),其实处处都在修行。临济是禅宗大师,暗示这时已经得到些真传。

第三句"连此三回露拴索"用拴住牛马的绳子比喻烦恼束缚,说修行者三次试图挣脱束缚却总差一点,就像打游戏总差最后一关过不去。

最后一句"咄这缘台盘乞儿"最有趣,师父突然骂弟子是"要饭的",其实是说:别总想着向外求佛法了,佛法就在你自己心里。就像总想找人要答案,却不知道自己口袋里就有钥匙。

全诗用吃饭、拴绳子、要饭这些生活场景,讲了一个道理:真正的修行不是装模作样,而是要在平凡生活中发现本心。就像我们总想寻找人生答案,其实答案就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