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道上

太息车中过孟津,中原文物荡无存。
儿童掩鼻残阳下,指点酸烟何处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车经过河南孟津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中原地区战乱后的衰败景象。

首句"太息车中过孟津"直接点明场景——诗人坐在车上叹息着经过孟津。这里的"太息"(深深叹息)奠定了全诗沉重的基调。

第二句"中原文物荡无存"道出了叹息的原因:曾经文化昌盛的中原地区,如今文物古迹都已荡然无存。这里的"文物"不仅指具体的器物建筑,更象征着整个中原文明的辉煌历史。

后两句用特写镜头般的画面加深了这种悲凉感:夕阳下,孩子们捂着鼻子(可能是闻到腐烂气味),指着远处被酸烟笼罩的地方,辨认那是哪个村庄。这个细节既真实又震撼——连孩子都对战火后的惨状习以为常,甚至把它当作辨认地标的特征。

全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但通过"荡无存"的文物、"酸烟"笼罩的村庄、捂鼻的儿童这些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战乱带来的破坏。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把对故土衰败的痛心、对和平的渴望都融入了这短短四句中,体现了中国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