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咏

群贤鼓舞赴明廷,陋巷无车户久扃。
已作元龙床下士,每书子玉座旁铭。
故交四海多衰白,何事千秋托汗青。
风雪绕窗镫火暗,更披朱墨读遗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孤独中坚守理想的画面,充满对比和内心矛盾。

前四句通过对比展现现实处境:别人都热热闹闹去朝廷做官("群贤鼓舞赴明廷"),而自己却住在冷清破旧的小巷里,门前连车马痕迹都没有("陋巷无车户久扃")。后两句用两个典故自嘲:像陈元龙这样的大人物床下的小人物("已作元龙床下士"),却把崔瑗的座右铭当作人生信条("每书子玉座旁铭")。

中间四句表达人生感慨:老朋友都老了("故交四海多衰白"),自己何必还想着名留青史("何事千秋托汗青")。最后两句是最动人的画面:风雪夜里,灯火昏暗,诗人却还在批注古代经典("风雪绕窗镫火暗,更披朱墨读遗经")。

全诗的精髓在于:虽然明知追求理想可能徒劳无功,虽然身处孤独清贫,但仍然选择坚守读书人的本分。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风雪夜读的温暖画面中得到升华,展现了知识分子的骨气与执着。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