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陶渊明(渊明)和作者自己面对做官与隐居的两难选择。
前四句说陶渊明的故事:他中年时为解决吃饭问题(苦长饥)勉强去做官,但辞官归隐后种花种树(莳松菊),才发现靠务农维持生计其实很艰难。这里用陶渊明的经历说明"做官违心,归隐受穷"的困境。
后四句转到作者自己:一想到可能被迫做官(须出仕),还没上任就心凉了(心已寒)。最后两句用典故表态:想告诉推荐人山涛(山巨源),当了官就再不能自由自在地游山玩水了(废游观)。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陶渊明的经典形象,瞬间唤起读者对"清高但贫穷的隐士"的认知
2. "未出心已寒"特别传神,把对官场的抗拒写得鲜活可感
3. 结尾的拒绝方式很巧妙,不说官场黑暗,只说会失去游玩自由,显得洒脱又坚决
本质上是在说:生活所迫可能不得不做官,但心里始终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这种"现实与理想的拉扯"直到今天很多人还在经历,所以读来依然能引发共鸣。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