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参加皇帝赐宴后的感恩心情,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吃皇粮"的荣耀与感慨。
前四句是回忆与对比:年轻时曾在皇家杏园赴宴,如今年老了又获恩宠参加新宴会。宴会上精致的红绫饼勾起对旧时宫廷礼仪的回忆,喝着御赐的黄缥酒深感皇恩浩荡。这里用"饼剪红绫""酒分黄缥"这些具体物件,把皇家的富贵气派写得活灵活现。
五六句突然转写景:宴会上歌舞升平,仿佛祥云随着舞姿飘到殿前台阶;微风吹来御苑花香,沾染在官员们的衣带上。这两句用"云随舞""风送香"的动态描写,把宴会热闹喜庆的气氛写得如在眼前。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面对浩荡皇恩自愧无以为报,只能像《诗经》里歌颂周王那样,用诗歌来赞美当今圣明。这里用"鱼藻"(诗经篇名)和"枫宸"(皇宫代称)两个典故,既显文雅又透出恭敬。
全诗就像个老臣的宴会vlog:先晒御赐美食,再拍现场歌舞,最后不忘感恩领导。把赴皇宴这种严肃场合,写得既有仪式感又带着人情味,在规矩森严的宫廷诗中难得透出些生活气息。
何乔新
何乔新(1427年-1502年)字廷秀,号椒丘,又号天苗。江西广昌旴江镇人,何文渊第三子。明代大臣。景泰五年(1454)中进士,后拜刑部侍郎。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忌乔新刚正,出为南京刑部尚书。未几,复代杜铭为刑部尚书。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恕举荐为刑部尚书,弘治四年八月(1491年)辞官归里,辞官后杜门著述。弘治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03年1月19日)卒,年七十六岁。正德十一年(1516年),追赠太子太保,次年追谥文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