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柳叹
闲清堂畔柳枝新,昔年长条低拂尘。夭桃秾李各斗艳,此树袅袅偏依人。
岂知中路颜色改,根株半死当青春。草堂无色感杜甫,《枯梭》《病柏》同悲辛。
婆娑生意几略尽,穿穴虫蚁难完神。一枝旁抽独娟好,亦有狂絮飞来频。
人生宁无金城感,过情悲喜伤吾真。且把酒杯酹木本,荣枯过眼安足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枯柳的命运,借物抒情,表达了人生无常、荣枯交替的深刻感悟。
开头写柳树曾经的美好:闲清堂边的柳枝曾经嫩绿新鲜,柔长的枝条低垂轻拂尘土。在桃李争艳的春天,唯独这棵柳树姿态柔美,格外亲近人。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柳树独特的风姿。
然而笔锋一转,写柳树中途衰败:谁能想到正值青春年华,柳树却突然枯萎,根系半死。诗人联想到杜甫笔下衰败的草木,感到同样的悲凉。此时的柳树已失去生机,虫蚁蛀空树干,仅剩一枝勉强抽芽,还有烦人的柳絮乱飞。通过具体细节,生动呈现了树木的衰败过程。
最后升华主题:人生就像这柳树,难免经历盛衰变迁。过分欢喜或悲伤都会迷失本真。不如举杯敬树,看淡荣枯——因为兴盛衰败都是转眼即逝的景象。这里诗人用豁达的态度看待无常,将个人感悟提升到哲理高度。
全诗以柳树为镜,通过细腻观察和层层递进的描写,最终落点到超脱的人生态度。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让读者在寻常景物中领悟生命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