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耶回两教徒论人生

至理原非二,横分疵与醇。
物心谁造作,善恶漫陶钧。
天国知何处,人间故有春。
辞家为表法,上帝亦孤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宗教和人生的共通性,核心观点是:不同信仰的本质其实相通,人为划分好坏对错反而制造了隔阂。

前四句说:真理本来没有对立("至理原非二"),是人类自己硬要区分纯净与瑕疵("横分疵与醇")。物质与精神世界("物心")的创造者难以考证,善恶标准也像陶匠手里的泥胚一样被随意塑造("漫陶钧")。这里用陶匠比喻人类对道德的主观判断。

后四句转向现实:所谓天国虚无缥缈("知何处"),人间却真实存在美好("有春")。宗教先知离家传教("辞家为表法"),但连上帝本身也是孤独的——暗示追求真理的路上,所有信仰本质上都是平等的独行者。

全诗亮点在于打破宗教对立:用"春"肯定现世价值,用"孤身"消解神性特权,最终回归"真理本同源"的朴素智慧。语言上善用比喻(陶钧/春),把抽象哲理转化为可感的形象,让读者通过具体画面理解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