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云居

风吹岭头树,似欲招行客。
缘云过绝顶,复见紫霄宅。
平观三百里,下视八千尺。
隼击九秋严,鹏展万城翮。
五老镇相望,西岫天与敌。
可笑碚塿群,亦自矜寸碧。
氛埃卷宇宙,雁鹜下川泽。
既谐慧智心,若蹈圣贤域。
危亭据中峰,回抑竦天壁。
沈沈古帝坐,左右列夔稷。
举头河汉通,直欲攀南极。
合奏天地籁,雨耳清厉厉。
吁嗟万类微,胡为竞朝夕。
安知太清上,我方适所适。
尚思西巘路,去冬蹑双屐。
高兴挹洪崖,大句鼓天力。
到今岩壑间,浩浩起金石。
安得少陵翁,物外讲新格。
重来羁绁在,欲隐世累迫。
多谢受命松,长存岁寒色。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再游云居》描绘了作者登高远眺时的壮阔景象和内心感悟,充满对自然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全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登山见闻(开头到"亦自矜寸碧")
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登山过程:风吹树动像在招手欢迎,穿过云雾到达山顶后,视野豁然开朗。从高处俯瞰,能平视三百里风光,脚下是八千尺的深渊。这里用"隼击""鹏展"的比喻,强调视野的开阔和心境的自由。随后将雄伟的五老峰与普通小土丘对比,暗讽那些眼界狭窄却自以为是的人。

2. 天地感悟("氛埃卷宇宙"到"雨耳清厉厉")
描写云雾散尽后,看到大雁飞落湖泽的澄明景象。此时诗人感到内心与智慧相通,仿佛踏入圣贤的境界。站在险峰上的亭子里,感觉伸手就能触及银河,听到天地间自然的交响乐,耳朵都变得清澈。这部分充满天人合一的哲思。

3. 人生感慨("吁嗟万类微"到最后)
诗人感叹万物渺小,人们却为琐事奔波争斗。他提出反问:怎知在更高维度里,自己正享受着真正的自在?回忆起去年冬天踏雪寻梅的快乐,那些豪迈的诗句至今仍在山间回响。最后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想隐居却受世俗牵绊,只能向傲雪的青松致敬,寄托自己保持高洁品格的愿望。

诗歌亮点
- 画面感极强:如"风吹岭头树"的动感、"直欲攀南极"的夸张想象
- 巧妙对比:雄伟山川vs渺小土丘、永恒自然vs短暂人生
- 情感真挚:从登山的畅快,到看透世事的豁达,再到无法超脱的惆怅

核心思想
通过登山体验,表达了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对世俗纷争的超越渴望,以及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心情。最终以松柏自喻,表明坚守本心的态度。全诗既有"会当凌绝顶"的豪迈,也有"欲隐世累迫"的无奈,非常真实地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袁陟

洪州南昌人,字世弼,号遁翁。袁抗子。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当涂县令、太常博士,官终殿中丞。卒年三十四。刻苦好学,善为诗。有《遁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