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城南即事

翻然载橐傍孤城,一笑高天双眼明。
刺史洲空白蘋老,尚书社冷碧苔生。
地偏不独堪栖隐,时难空闻好避兵。
最是岘山朝暮见,可容题却寓公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吴兴城南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对比,流露出隐逸情怀和时代感慨。

前两句写诗人轻装来到孤城边,登高远望时豁然开朗。"翻然载橐"指轻装简行,"一笑高天"展现开阔心境。这里用"双眼明"生动表现了登高后视野开阔的畅快感。

中间四句转入怀古。提到"刺史洲"和"尚书社"两处古迹,用"白蘋老"和"碧苔生"暗示这些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已荒凉冷落。"地偏"两句形成转折:虽然这里环境幽静适合隐居,但动荡的时局让避世隐居也变得困难。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每天早晚都能看见岘山,不知是否允许我这个漂泊之人(寓公)在此题名留念?这里"岘山"既是实景,也暗含对历史人物(如羊祜)的追慕,"题名"的疑问则透露出诗人既想隐居又担心不被接纳的矛盾心理。

全诗以简洁自然的笔触,将眼前景、胸中情巧妙融合。通过荒废古迹与永恒青山的对比,既表达了隐逸之志,又暗含对时局的忧虑,最后以含蓄的问句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诗中"白蘋老""碧苔生"等意象清新自然,让历史沧桑感显得不那么沉重,反而透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美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