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溪道中

一望柔桑色,人声近语溪。
狭流听水急,高岸觉篷低。
野桨如飞鹜,春蚕尽织绨。
当年吴越路,石垒尚凄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日行旅图,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两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展开:放眼望去是一片嫩绿的桑田,耳边传来人声,原来已经靠近语溪了。这里用"柔桑色"点明春天,桑叶的嫩绿让人感受到生机。"人声近"则巧妙暗示诗人正在行船,由远及近的听觉变化让画面活了起来。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了行船体验:狭窄的河道里能清晰听见湍急的水声,高耸的河岸让船篷显得低矮。这两句通过声音和空间的对比,让人仿佛置身小船之中。接着写岸边野渡的小船像野鸭般飞快划过,蚕农们都在忙着织绸。这里用"飞鹜"比喻小船,既形象又带着水乡特有的灵动感。

结尾突然转入历史沉思:当年吴越争霸的古道上,那些军事堡垒如今只剩凄凉的遗迹。这个转折很巧妙,从眼前的热闹春景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

全诗就像一组流动的画卷,既有"柔桑""春蚕"的明媚春光,又有"水急""篷低"的行船体验,最后用历史遗迹给美景添上一丝惆怅。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把寻常的旅途写得趣味盎然,又在不经意间引发对历史的思考,显得余味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