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后阁

侍儿清晓进仙裳,玉管齐调奉帝觞。
应有瑶箱旧时燕,直随歌舞到昭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端午节宫廷中皇后阁的喜庆场景,用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皇家节日的奢华与温情。

前两句"侍儿清晓进仙裳,玉管齐调奉帝觞"像电影镜头一样:清晨宫女们捧着华美的衣裳,乐师们吹奏玉制乐器,一起向皇帝敬酒。这里"仙裳"暗示衣裳精美如天界之物,"玉管"则突显乐器的高贵,整个画面充满仪式感。

后两句"应有瑶箱旧时燕,直随歌舞到昭阳"最有趣:诗人猜想梳妆盒(瑶箱)里或许还留着去年的艾草(旧时燕,古人端午佩艾草驱邪),如今又随着歌舞来到昭阳殿。这里用"旧时燕"这个温馨的细节,既点明端午习俗,又暗示年复一年的节日传承,让奢华场景中透出生活气息。

全诗巧妙地将"端午元素"藏在华美的宫廷画面里:宫女进衣暗含"端午换新衣"习俗,艾草暗示驱邪传统,而"奉帝觞"可能指向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诗人没有直接写龙舟粽子,而是用宫廷特有的方式呈现节日,既保持皇家气派,又充满节日趣味。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