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道士张明真的超脱生活,展现了他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
首联"澹静姿仪简旷纵,结庵深对大茅峰"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道士的形象:他神态安详淡泊,举止从容自在,在幽深的山中搭建茅屋,正对着雄伟的大茅峰。这里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主人公远离世俗的气质。
颔联"坐忘世故愁应少,道断人情语亦慵"进一步刻画他的生活状态:通过静坐冥想忘却世俗烦恼,因潜心修道而减少了与人交往的欲望。这两句生动表现了修道者摆脱世俗牵绊后的心灵自由。
颈联"万里信音凭鹤到,一厨烟火倩猿供"用富有想象力的笔法描写山中生活:与远方通信靠仙鹤传递,日常饮食由猿猴帮忙准备。这两个充满仙气的意象,既写出了山居生活的与世隔绝,又增添了奇幻色彩。
尾联"几时归侍虚皇驾,七色霞衣九色龙"以浪漫的想象作结:期待有朝一日能侍奉天帝,穿着七彩霞衣驾驭九色神龙飞升仙界。这个结尾将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表达了修道者最终的精神追求。
全诗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丰富的想象,塑造了一位超然物外的修道者形象。诗人用平实的语言描绘隐居生活,又用鹤、猿、霞衣、神龙等意象营造仙境氛围,在虚实结合中展现了道家追求自然、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诗中"坐忘"、"道断"等词看似简单,却包含着深厚的道家哲学思想,让读者感受到修道者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田况
(1005—1063)信都人,徙居开封,字元均。仁宗天圣间进士。再举贤良方正科。夏竦经略陕西,辟为判官,言治边十四事。历右正言、知制诰。保州之役,以知成德军督诸将攻,坑杀降卒数百人。累官枢密使,以疾罢为尚书右丞,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谥宣简。有《儒林公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