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深情的离别场景,充满了对友人远行的牵挂和对故乡的思念。
开头两句"金碧禹山远,关梁蜀道难"用壮阔的山水起笔,说禹山金光闪闪却远在天边,蜀道艰险难行。这是在暗示友人要去的地方路途遥远艰险。
中间四句写离别时的情景:"相逢属婉岁"说他们是在美好的年华相遇;"相送动征鞍"写送别时友人整装待发;"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用拟人手法,说大地呜咽、河流冰冷,连剑阁的云都凝结着寒意,其实是借景物表达送别时的伤感。
最后两句是临别嘱托:"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意思是如果遇到忠孝之人,请告诉他们我还思念着长安(故乡)。这是托友人带话,表达对家乡的眷恋。
全诗通过描写壮阔的山水、凄凉的景物,衬托出离别的伤感,最后用"忆长安"点明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不舍,但通过景物描写和临别嘱托,让读者感受到深厚的情谊。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正是古诗的独特魅力所在。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