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越地(今浙江一带)僧人的,表达了对僧人诗才的欣赏和无法相见的遗憾。
前两句“莫学江淹拟惠休,碧云才调已难酬”是说:你的诗才太高,就像南朝诗人江淹和惠休那样出色,我都不敢轻易模仿你。“碧云”在这里比喻僧人清高超脱的诗风,作者觉得自己难以企及。
中间两句“怀君知有关山梦,开卷如逢水石秋”最动人:我想念你时,梦里都是重重关山阻隔;但打开你的诗集,就像看见清澈的秋水映着山石,立刻感受到你高洁的品格。这里用“水石秋”的画面感,巧妙传达了读诗时清凉宁静的体验。
最后两句“不得归来作都讲,自惭名宦正悠悠”带点自嘲:可惜我不能抛下官职回来与你论诗(“都讲”指讲学论道),只能惭愧地继续在官场浮沉。对比僧人超脱的生活,流露出对世俗身份的倦怠。
全诗妙在把“读诗”变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现实中无法相聚,却在诗句里看见了对方的精神世界。这种“以诗会友”的写法,既夸赞了僧人的诗才,又婉转表达了文人向往隐逸的普遍心态。
钱易
临安人,字希白。钱昆弟。年十七举进士,以少年轻俊被黜,然自此以才藻知名。真宗咸平二年进士。通判蕲州,奏请废肉刑,为真宗采纳。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通判信州。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才学瞻敏,为文数千百言,援笔立就。又善绘画,工行草书。有《洞微志》、《南部新书》、《青云总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