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传递了禅宗"直指人心"的核心思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我宗无语亦无法"像在说:真正的智慧不是靠书本教条(无语),也不是固定套路(无法),就像教人骑自行车,光讲理论不如直接体验。
第二句"猕猴各佩古菱花"特别有趣,把修行者比作戴花镜的猴子——暗指人们常常用复杂理论包装自己,就像猴子戴花镜装文人,反而看不清真实。古菱花镜在这里象征那些看似高深、实则无用的教条。
第三句"昏衢烛破无今古"用黑夜点灯的意象说:觉悟就像黑暗街道突然亮起的火把,能照破所有时间概念(无今古),此刻顿悟就是永恒。
最后"大地众生尽到家"是最温暖的结论:就像太阳平等照耀大地,佛性本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所谓修行不过是发现自己早就"到家"了。这个"家"不是物理空间,而是指人人都具备的圆满自性。
全诗妙在用猴子戴镜、黑夜点灯这些生活化比喻,把深奥的禅理说得活泼有趣。核心是说:真理不在经书里,而在当下的觉醒;不必外求,每个生命本来圆满。
释如珙
释如珙(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子璞,号横川,俗姓林,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年十五从季父释正则祝发。预戒于本州广慈院。出学于外,初从石田薰于灵隐,继留从痴绝冲。又往太白投天目礼。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为临安府净慈寺首座,继领瑞安府雁荡山灵岩寺。八年,移住雁荡山能仁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移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二十六年卒。有本光编《横川如珙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名误为行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