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孤
大孤小孤在何许,大矶小矶忽当浦。
颠风吹浪未肯停,厌听萧萧打篷雨。
今春积雪深复深,烂银犹照庐山阴。
狐裘欲脱未可脱,蚁醁当斟谁与斟。
晚来潮面乌如石,遥看知是长鱼脊。
篙人且下铁狸奴,更与风波斗今夕。
颠风吹浪未肯停,厌听萧萧打篷雨。
今春积雪深复深,烂银犹照庐山阴。
狐裘欲脱未可脱,蚁醁当斟谁与斟。
晚来潮面乌如石,遥看知是长鱼脊。
篙人且下铁狸奴,更与风波斗今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长江中大小孤山附近的江景和船夫与风浪搏斗的艰辛,充满画面感和生活气息。
前四句写景:诗人先点出大小孤山的位置,突然又看到大小矶石横在江边。狂风卷起浪花不肯停歇,船篷被雨点打得噼啪作响,听得人心烦。这里用"颠风""萧萧"等词,生动表现出恶劣天气下江面的动荡不安。
中间四句写感受:今年春天积雪特别厚,连庐山的背阴面都被雪光照亮。穿着狐裘热得想脱又不敢脱(因为江上太冷),有美酒想喝却没人对饮。通过"欲脱未可脱""谁与斟"的矛盾心理,写出旅途的孤独和环境的严酷。
最后四句写船夫:傍晚江面浮现乌鸦般黑沉的礁石,远看像大鱼的背脊。船夫放下铁锚("铁狸奴"指船锚),准备与风浪彻夜周旋。用"斗"字把风浪拟人化,突出船夫的勇敢顽强。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远山到近浪,从自然景观到人物特写,最后定格在船夫与风浪对抗的剪影上。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环境、动作的细致刻画,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行船的艰险和劳动者的坚韧。
巩丰
(1148—1217)宋婺州武义人,字仲至,号栗斋。少受学于吕祖谦。孝宗淳熙十一年以太学上舍对策及第。历知临安县,政尚宽简。迁提辖左藏库卒。擅文辞,片词半牍,皆清朗得言外趣。尤工为诗。有《东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