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园山石为形势买盗夜半择其尤者窃去累日怀抱作恶赋诗以纪郁郁
素志薄利禄,壮年荣林丘。
种树疏间泉,凿沼开中洲。
堤平水瀰漫,径绕竹净修。
梅坞夜月乱,松冈晓风飂。
犹以景象浅,欲广岩壑幽。
叠石类奇品,置身将侣俦。
磊块质伟特,嵌空神雕锼。
庐阜几上得,巫峰坐中求。
每想云气嘘,遂觉烟练浮。
曳杖日以乐,纵怀吟无休。
一朝失警巡,赤眉行盗谋。
夜半负之去,公然从狗偷。
检视所寇攘,嶙峋拔其尤。
此情实难堪,遣命穷踪由。
风声虽有闻,形势莫可搜。
吁嗟世道降,人弗士行修。
窃玦入志虑,攫金甘辈流。
不念溺所习,竟为前哲羞。
今吾理自喻,委心任去留。
甑堕虽不顾,璧归犹冀收(自注:钟辐事。)。
种树疏间泉,凿沼开中洲。
堤平水瀰漫,径绕竹净修。
梅坞夜月乱,松冈晓风飂。
犹以景象浅,欲广岩壑幽。
叠石类奇品,置身将侣俦。
磊块质伟特,嵌空神雕锼。
庐阜几上得,巫峰坐中求。
每想云气嘘,遂觉烟练浮。
曳杖日以乐,纵怀吟无休。
一朝失警巡,赤眉行盗谋。
夜半负之去,公然从狗偷。
检视所寇攘,嶙峋拔其尤。
此情实难堪,遣命穷踪由。
风声虽有闻,形势莫可搜。
吁嗟世道降,人弗士行修。
窃玦入志虑,攫金甘辈流。
不念溺所习,竟为前哲羞。
今吾理自喻,委心任去留。
甑堕虽不顾,璧归犹冀收(自注:钟辐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喜欢布置园林的人,被盗贼偷走心爱奇石的郁闷故事。
诗人前半段用轻松笔调描写自己如何打造理想中的园林:不爱功名利禄,壮年时就享受山林生活。他种树引泉水,挖池塘造小岛,修平堤坝让水漫流,竹林小径干净雅致。梅林在月光下摇曳,松林清晨吹着凉风——但诗人觉得还不够,还想增添山石的野趣。
于是他精心挑选造型独特的石头,像交朋友一样对待它们。这些石头有的雄伟嶙峋,有的玲珑剔透,放在园子里就像把庐山、巫山的美景搬到了眼前。诗人每天拄着拐杖赏玩,觉得石头仿佛会呼吸吐雾,让他诗兴大发。
转折出现在"一朝失警巡":某天稍不注意,盗贼半夜来偷走了最精美的石头。诗人检查损失后非常痛心,想追查却找不到线索。他愤怒谴责世风日下,现在的人不修养品德,像古书里记载的偷玉抢金的强盗一样,丝毫不觉得羞耻。
最后诗人自我安慰:虽然像摔破的瓦罐一样难以挽回("甑堕"典故),但还是希望石头能像和氏璧一样物归原主。整首诗通过"造园之乐→失石之痛→愤世之叹→自我开解"的情感脉络,把文人雅趣被世俗破坏的无奈写得生动感人,其中对奇石的拟人化描写("侣俦""云气嘘")尤其传神。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