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景贤使君入昌溪即事(乐滩泉东平巴巫)
东出峡如筒,北行溪似线。
晨发怯春寒,午炊喜破晛。
滩高石嵚𡼭,浪急珠玑溅。
平生忧患心,对此倍兢战。
棹夫捷如风,舞篙接飞纤。
昔观武陵图,今见武陵面。
岩丛放斧斤,挂壁发葱茜。
半天矗乱峰,横烟锁寒练。
猿鸟生意深,诗笔写豪健。
先生岩壑姿,对此聊自厌。
险极复推奇,一览嗟未遍。
老眼仰贪看,花生浑欲焰。
人唤不回头,决眦强自勉。
造化藏秘奇,人生能几见。
夙昔困尘埃,比来得清玩。
异境延高吟,胜览惬幽念。
直疑紫雾深,秘隐丰城剑。
便欲于此中,遁世真无闷。
朝餐色䰐鬖,暮游光潋滟。
还恐利名牵,回首成健羡。
晨发怯春寒,午炊喜破晛。
滩高石嵚𡼭,浪急珠玑溅。
平生忧患心,对此倍兢战。
棹夫捷如风,舞篙接飞纤。
昔观武陵图,今见武陵面。
岩丛放斧斤,挂壁发葱茜。
半天矗乱峰,横烟锁寒练。
猿鸟生意深,诗笔写豪健。
先生岩壑姿,对此聊自厌。
险极复推奇,一览嗟未遍。
老眼仰贪看,花生浑欲焰。
人唤不回头,决眦强自勉。
造化藏秘奇,人生能几见。
夙昔困尘埃,比来得清玩。
异境延高吟,胜览惬幽念。
直疑紫雾深,秘隐丰城剑。
便欲于此中,遁世真无闷。
朝餐色䰐鬖,暮游光潋滟。
还恐利名牵,回首成健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沿溪而行的山水之旅,充满了惊险、壮美和人生感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像冒险电影一样的旅程
开篇就用"筒""线"比喻峡谷溪流,让人瞬间进入狭窄险峻的场景。诗人清晨出发时冷得发抖("怯春寒"),中午太阳出来才暖和("破晛"指阳光)。最刺激的是急流险滩——礁石像怪兽的牙齿("嵚𡼭"),浪花像珍珠乱蹦,连经验丰富的船夫都要使出杂技般的撑船技巧("舞篙接飞纤")。这些描写比现在的漂流项目还惊心动魄。
2. 山水画的动态美
诗人把风景比作活过来的武陵仙境(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悬崖上挂着翠绿的藤蔓,云雾像白绸带缠绕山峰。最妙的是"猿鸟生意深"这句,说猴子小鸟都活得特别自在,反而衬托出人类为名利奔波的可怜。
3. 中年人的山水悟道
50岁左右的诗人看到这般奇景,像小孩一样贪看("老眼仰贪看"),眼睛瞪得发酸都不舍得眨眼。他感慨:大自然藏着多少秘密啊("造化藏秘奇"),忙忙碌碌的人生能见识几次?甚至想直接隐居在这里,天天看朝霞暮霭。最后那句"还恐利名牵"特别真实——明明心动想隐居,却放不下世俗名利,只能羡慕地回头多看几眼。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纪录片,既有惊险镜头,又有哲理旁白。我们能看到中年文人在壮丽自然前的孩子般兴奋,以及"想躺平又不敢"的真实矛盾,这种古今相通的情感特别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