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砵盂山

苔痕草色称幽居,默坐焚香意湛如。
两袖清风修竹外,一窗明月剪灯馀。
南阳啸傲休论乐,北海声名尚薄徐。
勤苦岂真希富贵,苍生霖雨五车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隐居山中的清雅生活,同时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心系天下的情怀。

前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居环境:长满青苔的草屋显得格外幽静,主人静坐焚香时心境澄澈。清风从屋外的竹林穿过,夜晚在灯下读书时,明月悄悄爬上窗棂。这些画面共同营造出远离尘嚣的意境。

后四句转入议论抒情。诗人表示不愿像诸葛亮(南阳)那样追求功名,也不羡慕孔融(北海)的虚名。他勤奋读书并非为了富贵,而是心系百姓疾苦(苍生霖雨),想用满腹学识(五车书)造福社会。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既展现了文人独善其身的清高,又透露出兼济天下的担当。那些清风明月的雅致描写不是单纯的风景欣赏,而是为最后"心系苍生"的胸襟作铺垫,使整首诗在淡泊中蕴含着深厚的社会关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