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翠微山望金精
薄暮秋初风,木叶下庭圃。夫君招我游,盘姗出坡树。
山菊垂好花,阴影随行步。几折临高厓,敛足不敢顾。
夫君指金精,谓此汝所慕。吴王洞口来,仙女云中举。
至今千百年,烟霞生其处。自怜长闺房,荏苒秋草暮。
结庐十五载,不识金精路。夜月明空山,时闻钟声度。
忆我七八岁,曾一随诸妇。巾车到洞门,嘿然生疑惧。
洞中忽有光,云殿凌丹雘。翠竹摇空寒,白日蒙雨雾。
仿佛记曲水,海棠缘石户。草色映罗裙,逐伴踏花去。
涧水湿弓鞋,逡巡避母怒。忽忽三十年,仍向峰头住。
世事几兴衰,家门亦多故。徵兰不可期,弄瓦杳无与。
出户泪如丝,入户泪如雨。人生能几何,年光如驰骛。
安得辞人间,洒扫侍仙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日黄昏登上翠微山眺望金精山的所见所感,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人生沧桑。
开篇用"薄暮秋风""落叶满园"营造出淡淡的秋愁。女子被丈夫邀请出游,山路上的野菊和树影陪伴着她登高。当她战战兢兢站在悬崖边时,丈夫指着远处的金精山说:"这就是你向往的地方"。这里金精山被赋予了神话色彩,提到吴王洞和仙女传说,暗示女子内心对仙境的向往。
接下来笔锋一转,女子自怜被困在闺房十五年,连近在咫尺的金精山都不熟悉。她回忆起七八岁时跟随长辈游玩的场景:洞中的神秘光芒、云雾缭绕的殿宇、翠竹海棠、和同伴们嬉戏时弄湿绣花鞋怕被母亲责骂的趣事。这些童年记忆鲜活生动,与眼前景物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部分情感变得沉重。三十年过去,女子仍住在山间,经历了家族变故和人生失意("徵兰不可期"暗示求子未果)。她泪流满面地感慨人生短暂,渴望脱离尘世烦恼,追随仙人而去。全诗以秋景起兴,以仙缘作结,将现实困顿与超脱向往交织在一起,道出了古代女性在家庭束缚下的精神苦闷和对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