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秦溪道院醉书壁间

徐福楼船去不回,海门东下浪如雷。青鸾自傍瑶台舞,红药何须羯鼓催。

劫火凄凉化焦土,重泉寂莫葬寒灰。神仙未隔人间世,烂熳花前酒一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秦溪道院醉酒后题壁的场景,借古讽今,抒发人生感慨。

前两句用徐福东渡的典故开篇,说徐福带着楼船出海寻仙再没回来,海门东边的浪声如雷——这里暗喻追求长生不老的虚妄。三四句笔锋一转,写眼前美景:青鸾鸟(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在仙宫般的楼台边起舞,红芍药花开得正好,根本不需要羯鼓(古代乐器)来催它开放。这两句用神话意象和自然景物,营造出超脱尘世的仙境感。

五六句突然转折:战乱(劫火)把一切烧成焦土,九泉之下(重泉)只有冰冷的骨灰——这是对现实残酷的揭露。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神仙其实离人间并不遥远,不如在繁花前痛快喝一杯酒。这里表达了"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认为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不如珍惜当下。

全诗通过仙境与废墟的强烈对比,用醉酒题壁的狂放姿态,表达了对战乱现实的无奈,以及超脱苦难的豁达。语言上神话意象(青鸾、瑶台)与现实惨状(焦土、寒灰)交织,形成巨大张力,最后落在一杯酒上,举重若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