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寄花诗

省访春丛艳最殊,寄来犹识锦霞舒。
名园自宝仙葩种,可是全因勿翦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鲜花盛开的动人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开头两句写诗人看到朋友寄来的鲜花时眼前一亮——这些从春日花丛中精选的花朵格外艳丽,舒展的花瓣像锦缎般绚烂,仿佛能认出晚霞的绚丽色彩。这里用"锦霞舒"的比喻,把静态的花朵写出了流动的光彩。

后两句转入思考:名贵的花园之所以珍视这些花,不仅因为它们是稀有的品种,更因为它们保留了自然生长的完整姿态("勿翦馀"指没有经过过多修剪)。诗人在这里悄悄批评了人工雕琢过度的审美,暗示真正的美在于尊重植物天然的生长状态。

全诗通过"寄花"这件小事,传递出深刻的自然观:最打动人心的美,往往存在于那些未被过度修饰的自然造物中。就像今天我们收到朋友分享的一枝野花,其生命力反而胜过精心培育的温室花朵。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